殷墟甲骨文宾组卜辞中的5次月食记载,历来是学者、专家们对商王武丁年代研究的热门课题。本文在借鉴先贤们诸多成果的同时又以全新的思路来分析论证,先是运用忠辅倒纪日连续递增体系来作天文计算,回推出5次月食的准确时间,继之运用黄帝调历法制定历谱,推排出了商王武丁的王年和相应的公历年代。

 

1936年春季,河南安阳殷墟进行了第十三次发掘。这次发掘的最大收获,是在C区C113的M156墓葬之下,发现了一个未经扰乱的储满龟甲的圆坑,编号为YH127。该坑出土的大批龟甲骨,均是商代的遗物。考古专家把互见同版而可系联的一群武丁时期卜人的卜辞甲骨称之为宾组,宾组卜辞中有几片甲骨上锲刻有月食天象的文字,专家们对其进行了整理辨认和释义。从此这5次含日名干支的月食文字记载,引起了考古界的高度重视,夏商周断代工程也将其列为商代年代研究的专题之一。

宾组卜辞中5次月食是:

1、己未夕 ,庚申月 食;

2、壬申夕月 食;

3、癸未夕月 食;

4、[甲]午夕月 食;

5、乙酉夕月 食。

由于宾组卜辞只记载了月食的日名干支,其月食发生的年与月不得而知,给5次月食发生时间的准确定位加大了困难,造成了诸多歧义,至今已出现了40种说法的局面。这样一来,对宾组卜辞记载的月食时间的确认失去了唯一性,直接影响了对商殷诸王的断代。夏商周断代工程也未能有效的解决对宾组卜辞5次月食的证认,把武丁在位年代后拉了30余年。但专家们通过重新对殷墟甲骨卜辞的分期分类,把宾组卜辞5次月食发生的时间确定为武丁后期至祖庚年代范围,可以说是科学的、客观的。

考古学家按照甲骨学分期分类法,对殷墟甲骨宾组卜辞记载的月食发生时间定位并给5次月食排出先后次序,只能说是得出了个大概的相对年代。对宾组卜辞记载的月食时间的具体确认,最终还是要靠天文计算和历谱推排来解决问题。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一下月食成因及其求法:                   

我们知道,太阳、地球和月亮三者在空间的位置时刻都在发生变化,当地球处在太阳与月亮的中间的时候,就是望日。在望日的夜晚,如果太阳、地球和月亮三者的位置恰好在空间成一直线,那么月亮就会在地球的阴影里入出,这就是月食的现象。月食是月亮走进地球的影子里,使太阳光照不到月亮而产生的。从月食开始直到终了,月亮只有一部分走进地球的本影里,叫月偏食;月食过程中如有一段时刻,月亮整个进入到地球的本影里,叫月全食。

在一年里,太阳沿黄道在天球上移动,月亮则沿白道在天球上移动。黄道与白道不是在同一个平面上,而是相交于两个点:一个是升交点,一个是降交点。当月亮在朔日处于这两个交点附近时,就会发生日食,而当月亮在望日或既望日处于这两个交点附近时,就会发生月食。

于是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月食的发生是可以通过简单天文计算来得知的,因此也可以通过简单天文计算的逆推来得知往古时发生过的月食的时间。日月交食周期归根结底是求朔望月与交点月的公倍数问题,只要有精确的朔望月长度与交点月长度,就能求出精确的日月交食周期。对于朔望月长度与交点月长度,现代天文学已给出了非常精确的常数:朔望月=29.530589日,交点月=27.21222日。日月交食周期有很多种,比如“沙罗周期”就是其中的一种。古巴比伦人发现的用以作交食预报的“沙罗周期”——6585.32日,大致就是交点年、交点月、朔望月的公倍数——它相当于19个交点年,或223个朔望月,或242个交点月。天文学家一般都是运用“沙罗周期”来计算回推日月食发生的时间的。但我们还可以通过运用忠辅倒纪日连续递增体系来回推日月食的时间。

具体做法是:

1、运用忠辅倒纪日连续递增体系,以朔望月29.530589日天文学常数为基数逆推,从而排出望日的系列数据;

2、运用忠辅倒纪日连续递增体系,以交点月27.21222日天文学常数为基数逆推,从而排出交点月周期日的系列数据,交点月周期日的系列数据必须是在已知的月食日回推;用于对武丁月食推排的根数,采用一九七八年《中国天文年历》中的月食日期:1978年3月24日(乙酉、忠辅日22929)月全食,1978年9月16日(辛巳、忠辅日22753)月全食

3、将交点月周期日的系列数据与排出的望日系列数据相对照,若交点月周期日与望日或既望日的忠辅日相同,那么这个交点月周期日便是月食发生日。

比如从1978年3月24日月全食到2007年8月28日(忠辅日12180),其间隔为10749日,用朔望月29.530589日常数去除间隔日数,正是364个朔望月周期;用交点月27.21222日常数去除间隔日数,正是395个交点月周期,那么就可认定2007年8月28日会发生月全食。忠辅日天文计算与《2005-2014十年袖珍月历》载“2007年8月28日月全食”的条目一致。

从1978年9月16日月全食到2014年10月8日(忠辅日9582),其间隔为13171日,用朔望月29.530589日常数去除间隔日数,正是446个朔望月周期;用交点月27.21222日常数去除间隔日数,正是484个交点月周期,那么就可认定2014年10月8日会发生月全食。忠辅日天文计算与《2005-2014十年袖珍月历》载“2014年10月8日月全食”的条目一致

4、将朔望月周期日与交点月周期日相同的忠辅日换算成日干支与殷墟甲骨宾组卜辞中月食记载的日名干支相对照,即可从中找出符合日干支的月食并将其作为断代的依据。详见《武丁月食一览表》。

一、宾组卜辞:己未夕 庚申月 食

在专家、学者们对5次月食的天文计算和历谱推排中,引发争议最多的是“己未夕 ,庚申月 食”这一例。争论的焦点是:对卜辞中的“ ”字如何释义,对月食发生的时间怎样定位。

裘锡圭撰文释字“ ”为皿,读如向,指出“己未夕皿庚申”是一个时间辞,指介乎相接两天之间的一段时间。就是说,卜辞所记乃是己未夜间而不是庚申夕发生的月食。张培瑜从之。张培瑜说裘锡圭“给出了正确的解释”, 裘锡圭“为这次月食的正确证认和对武丁年代的确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在此基础上,月食计算表明,在武丁所处的前1400~前1100年间己未夕月食只可能是前1192年12月27日夜间或前1166年8月14日天明两次月食,卜辞所记必为其一。”

董作宾释“己未夕 ,庚申月 食”为“庚申月食”,陈梦家从之。陈梦家说:“此庚申月食,无论如殷历谱所推的纪元前1311年11月24辛酉日天明前,或我们所推的纪元前1218年11月15日庚申夜,都是阳历的11月。殷历谱以为殷人所谓夕指某日(如壬申日)的整夜,即壬申日落以后到次日‘晨初’ 以前。但卜辞所记月食,或作‘甲午夕月有食’、‘旬壬申夕,月有食’, 或作‘庚申月有食’,后者为何不作‘庚申夕’?就武丁三次月食,可以试为推测如下:……(3)庚申月有食:纪元前1218年11月15日庚申夜半23.1时初亏。据此似乎称为夕者指本干支日的夜半以后,不称夕者指本干支日的午夜以前。”

那么,“己未夕 ,庚申月 食”究竟是己未夕月食,还是庚申月食呢?这个问题需要展开来谈。需要把相关的甲骨卜辞连贯起来分析。记载这次月食刻辞的甲骨现被收藏于英国,中华书局出版的《英国所藏甲骨集》下编上册收录了这次月食刻辞的释文。摘录如下:

885  正骨 :

(1)癸亥。

(2)癸未,十三月。

(3)癸巳卜,贞旬亡 。

(4)癸卯卜,贞旬亡 。

注:第(1)、(2)辞涂朱

885  反:己未夕 ,庚申月 食。

886  正骨:

(1)癸未卜,争,贞旬亡 。王 曰:有 。三日乙酉夕 丙戌,允有来入齿。十三月。二(涂朱)

(2)癸酉卜,贞旬亡 。二

(3)癸[未卜],贞[旬] 亡[ ]。

(4)癸丑卜,贞旬亡 。二

(5)癸亥卜,贞旬亡 。二

(6)二

886  反:王 [曰]:有 。七日己未 庚申月 [食]

上述甲骨编号《英藏》885为《金璋》594、《合集》40204;《英藏》886为《库方》1595、《合集》40610。对上述记载,董作宾与陈梦家读法不同。

1、董作宾并《库方》1595和《金璋》594的排位读法是:

癸丑卜贞旬亡 。

七日己未 庚申月有食。

癸亥卜贞旬亡 。

癸酉卜贞旬亡 。

癸未十三月,

癸未卜贞旬亡 。

三日乙酉夕 丙戌,允有来入齿。

十三月。

癸巳卜贞旬亡 。

癸卯卜贞旬亡 。

董作宾依阴阳历法作《殷历谱》推排,认为庚申月食当年是闰年,故把庚申月食当为十二月,排在癸未十三月的前面。董作宾的上述排位与推排出的年份都是不正确的。

2、陈梦家只用《金璋》594,而以《库方》1595补写葵丑一卜。其排位读法是:

癸亥

癸未,十三月,

癸巳卜贞旬亡 。

癸卯卜贞旬亡 。

[癸丑卜贞旬亡 ]

七日己未夕 庚申月 食。

陈梦家则依阴阳历法推排,认为“庚申月食,可能在一月,即闰十三月后的正月。”把庚申月食排在有“癸未十三月”的下一年。癸卯与癸丑之间为年的分界。

用黄帝调历法历谱推排表明:陈梦家把“庚申月食”与“癸未十三月”区分为两个年份是正确的,但把“庚申月食”定位于“一月”则欠妥,因其推排出的年份也是不正确的。

用黄帝调历法具体历谱推排如下:

(1)、宾组卜辞

《英藏》885骨正面:(1)癸亥。(2)癸未,十三月。

《英藏》886骨正面:(1)癸未卜,争,贞旬亡 。王 曰:有 。三日乙酉夕 丙戌,允有来入齿。十三月。

武丁三十八年、岁次丙子、历年384日、公元前1244年

戊辰为正月一日,忠辅日:1199486,公元前 1245年12月3日。   

癸亥为十三月二日,忠辅日:1199131,公元前 1244年11月24日。 

癸未为十三月廿二日,忠辅日:1199111,公元前 1244年12月1日。

乙酉为十三月廿四日,忠辅日:1199109,公元前 1244年12月1日。

丙戌为十三月廿五日,忠辅日:1199108,公元前 1244年12月1日。

历谱推排与宾组卜辞记载合。

(2)、宾组卜辞

《英藏》885骨正面:(3)癸巳卜,贞旬亡 。(4)癸卯卜,贞旬亡 。《英藏》886骨正面:(2)癸酉卜,贞旬亡 。二。(3)癸[未卜],贞[旬] 亡[ ]。(4)癸丑卜,贞旬亡 。

《英藏》886骨反面:王 [曰]:有 。七日己未 庚申月 [食]。

《英藏》885骨反面:己未夕 庚申月 食。

《英藏》886骨正面:(5)癸亥卜,贞旬亡 。

武丁三十九年、岁次壬戌、历年 356日、公元前1243 年

壬辰为正月一日,冬至,忠辅日:1199102,公元前 1244年12月22日。

癸巳为正月二日,忠辅日:1199101,公元前 1244年12月23日。

癸卯为正月十二日,忠辅日:1199091,公元前 1243年1月2日。 

癸酉为二月十三日,忠辅日:1199061,公元前 1243年2月1日。

癸未为二月二十三日,忠辅日:1199051,公元前 1243年2月11日。

癸丑为三月廿三日,忠辅日:1199021,公元前 1243年3月13日。

己未为三月二十九日,忠辅日:1199015,公元前 1243年3月19日。天文大月十五、望。

月望、月食推排根数:1978年3月24日月全食、乙酉、忠辅日22929,农历二月十六。

朔望月常数:29.530589,交点月常数:27.21222。

月望周期:庚申忠辅日1199014-乙酉忠辅日22929=忠辅日1176085,

忠辅日1176085÷29.530589=39826朔望月周。

月食周期:庚申忠辅日1199014-乙酉忠辅日22929=忠辅日1176085,

忠辅日1176085÷27.21222=43219交点月周。

庚申为三月三十日,忠辅日:1199014,公元前 1243年3月20日。天文大月十六、既望、月食。

天文计算表明,庚申日同为朔望月周期日和交点月周期日,故有月食发生。

癸亥为四月三日,忠辅日:1199011,公元前 1243年3月23日。

历谱推排与宾组卜辞记载合。

笔者经历谱推排后并《英藏》885和《英藏》886的排位读法是:

癸亥。

癸未,十三月。

癸未卜,争,贞旬亡 。王 曰:有 。三日乙酉夕 丙戌,允有来入齿。十三月。

癸巳卜,贞旬亡 。

癸卯卜,贞旬亡 。

癸酉卜,贞旬亡 。二。

癸[未卜],贞[旬] 亡[ ]。

癸丑卜,贞旬亡 。

王 [曰]:有 。七日己未 庚申月 [食]。

己未夕 庚申月 食。

癸亥卜,贞旬亡 。

《英藏》885骨正面刻辞在第(1)、(2)辞上涂朱,《英藏》886骨正面刻辞在第(1)辞后涂朱,其义可能是涂朱的刻辞应为同一个时间段,未涂朱的刻辞应为另一个时间段。故涂朱刻辞与未涂朱刻辞当属两个年份,历谱推排证明这样理解是对的。

历谱推排月食不在己未望日而在庚申既望日,由此疑卜辞所记月食,称某某干支“夕月 食”者当为望日月食,称“庚申月 食”而不作庚申夕月有食者,是因为“己未夕”已表明是望日,故庚申为既望日,便可不再称“夕月有食”了。

又《英藏》886骨正面刻有“三日乙酉夕 ”的语句,与《英藏》885骨反面所刻的“己未夕 ”语句应为同一性质的辞义,历谱推排“三日乙酉”并不是望日,但也在称“ ” 后便紧接第二日“丙戌”日名,说明“ ”       之义表示的仅是乙酉日“ ”,而与丙戌日“允有来入齿”无关。同理,庚申月食应与“己未夕 ”之“ ”无关。

二、宾组卜辞:壬申夕月 食。

武丁四十七年、岁次乙酉、历年383日、公元前 1235 年

乙卯为正月一日,忠辅日:1196199,公元前 1236年12月3日。

戊午为五月六日,忠辅日:1196076,公元前 1235年4月5日。天文大月初一、朔。

月望、月食推排根数:1978年9月16日月全食、辛巳、忠辅日22753,农历八月十四。

朔望月常数:29.530589,交点月常数:27.21222。

月望周期:壬申忠辅日1196062-辛巳忠辅日22753=忠辅日1173309,

忠辅日1173309÷29.530589=39732朔望月周。

月食周期:壬申忠辅日1196062-辛巳忠辅日22753=忠辅日1173309,

忠辅日1173309÷27.21222=43117交点月周。

壬申为五月二十日,忠辅日:1196062,公元前 1235年4月19日。天文大月十五、望,月食。

天文计算表明,壬申日同为朔望月周期日和交点月周期日,故有月食发生。历谱推排与宾组卜辞记载合。

三、宾组卜辞:癸未夕月 食。

武丁五十年、岁次戊子、历年384日、公元前 1232 年

庚午为正月一日,忠辅日:1195104,公元前 1233年12月2日。 

己巳为九月四日,忠辅日:1194865,公元前 1232年7月29日。天文大月初一、朔。  

月望、月食推排根数:1978年3月24日月全食、乙酉、忠辅日22929,农历二月十六。

朔望月常数:29.530589,交点月常数:27.21222。

月望周期:癸未忠辅日1194851-乙酉忠辅日22929=忠辅日1171922,

忠辅日1171922÷29.530589=39685朔望月周。

月食周期:癸未忠辅日1194851-乙酉忠辅日22929=忠辅日1171922,

忠辅日1171922÷27.21222=43066交点月周。  

癸未为九月十八日,忠辅日:1194851,公元前 1232年8月12日。天文大月十五、望,月食。

天文计算表明,癸未日同为朔望月周期日和交点月周期日,故有月食发生。历谱推排与宾组卜辞记载合。

四、宾组卜辞:甲午夕月 食。

武丁五十三年、岁次辛卯、历年383日、公元前1229 年

丙戌为正月一日,忠辅日:1194008,公元前 1230年12月3日。   

庚辰为十三月一日,忠辅日:1193654,公元前 1229年11月21日。天文大月初一、朔。    

月望、月食推排根数:1978年9月16日月全食、辛巳、忠辅日22753,农历八月十四。

朔望月常数:29.530589,交点月常数:27.21222。

月望周期:甲午忠辅日1193640-辛巳忠辅日22753=忠辅日1170887,

忠辅日1170887÷29.530589=39650朔望月周。

月食周期:甲午忠辅日1193640-辛巳忠辅日22753=忠辅日1170887,

忠辅日1170887÷27.21222=43028交点月周。

甲午为十三月十五日,忠辅日:1193640,公元前 1229年12月5日。天文大月十五、望,月食。

天文计算表明,甲午日同为朔望月周期日和交点月周期日,故有月食发生。历谱推排与宾组卜辞记载合。

五、宾组卜辞:乙酉夕月 食。

武丁五十五年、岁次癸巳、历年356日、公元前 1227 年

乙巳为正月一日,忠辅日:1193269,公元前 1228年12月11日。  

壬申为五月三十日,忠辅日:1193122,公元前 1227年5月7日。天文小月初一、朔。 

月望、月食推排根数:1978年3月24日、乙酉、忠辅日22929,农历二月十六。

朔望月常数:29.530589,交点月常数:27.21222。

月望周期:乙酉忠辅日1193109-乙酉忠辅日22929=忠辅日1170180,

忠辅日1170180÷29.530589=39626朔望月周。

月食周期:乙酉忠辅日1193109-乙酉忠辅日22929=忠辅日1170180,

忠辅日1170180÷27.21222=43002交点月周。

乙酉为六月十三日,忠辅日:1193109,公元前 1227年5月20日。天文小月十四、望,月食。     

天文计算表明,乙酉日同为朔望月周期日和交点月周期日,故有月食发生。历谱推排与宾组卜辞记载合。

运用忠辅倒纪日连续递增体系进行月食天文计算,其结果是:

1、“己未夕 ,庚申月 食”发生在公元前1243年。与专家、学者证认年代的结论不一致;

2、“壬申夕月 食” 发生在公元前1235年。与专家、学者证认年代的结论不一致;

3、“癸未夕月 食” 发生在公元前1232年。与常玉芝专家证认的结论同年代

4、“[甲]午夕月 食” 发生在公元前1229年。与德孝骞、陈梦家、周法高、张光直、温少峰、徐振韬六位专家、学者证认的结论同年代

5、“乙酉夕月 食” 发生在公元前1227年。与德孝骞、周法高、张光直、冯时、徐振韬、常玉芝、刘学顺七位专家、学者证认的结论同年代

6、对上述5次月食的发生时间范围,与专家彭裕商、黄天树认定“武丁中期后半至武丁晚期”的结论基本一致

对武丁月食的证认情况,详见《黄帝调历历谱及岁首日一览表》和《黄帝调历历谱详表》。

——————

① 《一九七八年中国天文年历》297、300页,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编,科学出版社1977年出版。

② 《2005-2014十年袖珍月历》82页,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年出版。

③ 张培瑜《甲骨文日月食与商王武丁的年代》,《文物》1999年第3期,文物出版社出版。

④ 陈梦家《殷墟卜辞综述》237页,中华书局1988年出版。

⑤ 李学勤《英国所藏甲骨集》下编上册53页,中华书局1992年出版。

⑥、⑦、⑧、⑨ 参见张培瑜《甲骨文日月食与商王武丁的年代》一文,《文物》1999年第3期,文物出版社出版。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